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宣传、学习材料之三
全国各族人民要统一思想
形成维护稳定的强大力量
维护和保持新疆社会大局稳定,是当前新疆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在处置乌鲁木齐“7・5”事件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形成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力量。
形成维护稳定的强大力量,需要以共识凝聚合力,打牢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从现阶段看,这个思想基础,就是要用严重暴力犯罪的事实和切身的体会让广大群众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社会动乱是祸。就是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强调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并且形成这样的共识: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我们才具有解决各种问题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稳定的局面,新疆改革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丧失。
形成维护稳定的强大力量,需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作用,打牢社会稳定的组织基础。新疆各级党政机关和党的各级组织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基层开展细致扎实的工作,关心各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切实将党和政府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齐心协力、加强协调,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形成维护稳定的强大力量,需要更加积极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打牢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保持新疆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期望。群众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强大的力量和最牢靠的基础。我们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在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下,增强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形成维护稳定的强大力量,需要更加主动地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打牢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最重要的立足点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真诚关心群众疾苦,及时倾听群众诉求,努力做好就业、教育、医疗等重要民生方面的工作,着力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问题,不断巩固和扩大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
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这是民心所向,不可违逆。面对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为人民的利益维护法律尊严,为人民的利益保持稳定维护大局,这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必须拥有的成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形成维护稳定的强大力量和牢靠基础,我们一定能够经受住这场风雨考验,妥善应对改革发展征程上的任何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7月11日)
互联网政策是美国的一张面具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喜欢对世界各地的听众说:“若想成为21世纪的成功国家,你必须要选择为人权事业做更多贡献。”在去年谷歌发表有关对抗中国审查制度的声明后,希拉里向世界宣读了美国的新政策――鼓励各国政府保证公民的上网权。
中国一直是美国表演它如何维护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舞台。然而虚伪统治了一切,在美国理想化国家形象的光环上,镶嵌着许多矛盾事例,中国只是九牛一毛。类似的质疑声音在拉丁美洲和眼下的中东都不鲜见。美国政府所说的许多关于理想的花言巧语其实早已止步于美国的国境线上。而人们渐渐发现,所谓自由、理想和人权只是美国政府在实现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目标时所戴的一张面具。
希拉里关于互联网自由的宣言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对言论自由和互联网自由的镇压永远也不会在美国上演,至少不会在奥巴马政府任内出现,然而就在希拉里首次发表互联网自由演讲后不久,她就陷入了尴尬境地。她发现自己要面对“维基解密” 持续不断发射的炮弹。这一组织拥有超过25万份外交密电,以及其他关于美国对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门、伊朗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政策的秘密信息。伦敦自由记者瑞安・加拉福尔说: “解密文件袁明美国滥用权力、充满腐败、满嘴谎言并犯下战争罪行.”
为阻止“维基解密”泄密,美国国务院展开了铺天盖地的镇压措施。有关镇压的新闻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矾时报》的头条位置。连美国国会图书馆也与美国国务院沆瀣一气,阻止读者在阅览室登录“维基解密”网站。甚至有美国国会议员露骨地提议暗杀“维基解密” 领导人阿桑奇。
希拉里说:“我们支持单一互联网,全人类都有平等获取知识和主张的权利。”既然美国的愿景是自由与民主,它为什么又搞出这一套来?当今的西方政治思想不是将言论自由视为民主的必然产物,而且将其看做政治需求吗?甚至对新兴国家不也是如此要求的吗?而事实是美国政府扬言惩罚所有与“维基解密”相关的人。这清晰地暴露了美国领导层对言论自由和互联网自由的真实态度。
在被捕十个月后,涉嫌向“维基解密”提供25万份外交文件的美国士兵曼宁现在被追加了22项指控。在奥巴马政府发起让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民主的战役后,这种镇压态度无疑非常刺眼。假设曼宁和阿桑奇是中国公民,在北京从事了同样的活动,奥巴马和希拉里可能早就提名他们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了。(作者是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教授,丁襄翻译,2011年3月9日)
白玛赤林: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成藏人共识
人民网:3月8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白玛赤林做客强国论坛,以“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十二五"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白玛赤林说,西藏现在面临非常好的机遇。
白玛赤林说,西藏现在面临非常好的机遇。西部大开发十年了,现在仍在继续进行。去年中央召开了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赋予了更多更符合西藏实际的优惠政策,这种叠加效应除了西藏以外,全国其他地区都没有,而且西藏的政策始终是延续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白玛赤林指出,第二个机遇是现在西藏社会局势非常稳定。老百姓明白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已经成为全区各族人民共识。第三个机遇是全区上下各族干部,包括所有的国家公务员都经过党多年的培养和教育,大家都是为了西藏人民服务,首先把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摆在心里。第四个非常好的机遇是中央的关心。青藏铁路通车以后,特别是这几年几个支线机场也通航了,公路也改善了很多,交通立体综合网络基本形成,西藏继续推进“十二五”跨越式发展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最后一个机遇是,这次参加“两会”,温家宝总理的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计划报告、财政预算报告,都体现了对西藏的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白玛赤林说,我们有这么多好的机遇,就看我们自身怎么下这个决心,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把“十二五”规划完成好,实施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社会稳定是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代表委员建议为实施“十二五”规划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2006年的一天晚上,陈先岩被电视上的画面震撼了――一对农村新人结婚前夕,新房被大火化为灰烬。小夫妻俩伤心欲绝的面孔,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从那一年起,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广陵分局副政委陈先岩,每年提的建议都和农村消防有关。
今年,陈先岩又带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大农村消防装备投入的建议。“农村消防问题涉及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陈先岩今天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和陈先岩一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就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言献策。
国泰民安是福。代表、委员们认为,维护社会稳定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社会和谐稳定,才能带来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
聚焦点:改善民生 社会稳定与民生息息相关
具有全国模范法官的身份,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燕萍代表在今年“两会”上却提了一条保护稀有鱼类资源的建议。
这个建议来源于她审理的一个案子。一个渔民把钱借给别人要不回来了,于是起诉到法院。在与这位渔民聊天的过程中,陈燕萍发现渔民的生活很艰难。渔民说,现在长江里的刀鱼和河豚都快没了,打鱼很困难,严重影响了收入。
陈燕萍认为,法庭民事案件虽然大部分是家长里短的纠纷,却事关千家万户,事关民生和谐,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相邻关系纠纷案件处理不好就会闹出一条人命,民事案件转为刑事案件。
“群众的案子无小案,只有让群众信服的方法审结案件,而不是让群众屈服的方式审结案件才能彻底化解矛盾,达到通过审结一件案件,温暖一方民心、维护一方稳定、促进一方和谐的目的。”陈燕萍说。
“民生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社会稳定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在陈先岩看来,公安民警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在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上下功夫。
聚焦点:队伍建设 设“高压线”必须带“电”
代表、委员们认为,各级政法机关要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固防线,自身还要不断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湖南省委政法委书记李江认为,要把政法机关队伍建设融入到党风廉政建设的大环境中去抓,这样才能抓根本、抓长久、抓实在。
与此同时,要敢于问责。“我们现在不是少规矩,而是对破坏了规矩的人,问责不严、惩处不力。抓队伍最大的问题是――看你能不能动真的!设了‘高压线’,必须要带‘电’!”李江说。
“应进一步加大对公安工作的保障力度。”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特巡警大队副教导员宋玉兰从公安工作的角度提出建议
“目前,警力不足、民警超负荷工作的现象短期内难以缓解。”宋玉兰以她所在的鼓楼分局为例:现有民警878人,每年接处警12万起,共执行安保任务和处置各类大小突发事件千件以上;民警平均年龄41.1岁,体检可见发病率高达89.48%。
警力不足、民警超负荷工作损害了民警健康,制约了队伍的战斗力。
“公安机关严格执行‘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方针,但目前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创建良好治安环境的任务非常繁重,从优待警的一些措施较难落实,民警的休息和健康难以保障。”宋玉兰建议,在允许的条件下,加大警力编制投入,加大民警健康防护力度,减少连续作战、疲劳应战。
聚焦点:公平正义 做大“蛋糕”同时分好“蛋糕”
当前,城乡、区域、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
“社会公平正义,既是走向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石,也是人民幸福和尊严的基础。”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认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推进个税改革,体现出中央“十二五”时期更加关注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清晰思路。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财政厅厅长潘永和认为,要把“蛋糕”做大,同时要把“蛋糕”分好。“GDP就是这个大蛋糕,首先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增加职工的报酬和收入。”
“社会稳定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人的稳定。”陈燕萍说,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政府的温暖、法律的权威,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聚焦点:精神卫生 精神疾患成为不安定因素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在精神卫生方面,要建立预测、预警、疏导、救助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成员的心理问题,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对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以情绪障碍为主的非精神性疾病就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精神疾患不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其危害性较大,肇事肇祸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李蓉表示。
如何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河西区委书记沈家聪建议,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重视精神卫生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精神障碍人群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各方面协作的格局。具体说来,强化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将完善精神卫生体系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目标,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完善预测、预警、疏导、救助机制,加强卫生、民政、公安、教育、街道等单位和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共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法制网――法制日报北京3月9日讯)